因為要最近辦理學校生涯輔導週的活動,今天看了一部紀錄片-同班同學。
這部紀錄片相當好看,內容敘述四個融合班同學成長過程與的情誼。所謂的融合班便是一般生與特殊生共同上課的班級,這是新竹師院(現在的新竹教育大學)吳淑美老師在19年前所試行的一個教育計畫,她的班上有1/3特殊生,這些特殊生有發展遲緩,也有學習障礙,學生彼此差異相當大,但是他們都在同一個班級,學習相同的事物。
看完影片我覺得相當感動,片中我看到小朋友在幼稚園的時候就學會照顧同學、幫她梳頭、給予擁抱,我還看到成績好的小朋友會教其他小朋友數學,而且好幾個人一起教,其實從外表我們很容易區辨出哪些人是特殊生,他們總是會有些不一樣,也因此心中難免會排斥,但在這些小朋友眼中,彼此就像是親密的家人一般,當我看到一般生與特殊生相互學習、玩耍時,忽然覺得這些小朋友用最單純的方式建立起高貴的情操,尤其看到小朋友相互擁抱那一幕,心中掀起一陣激昂,這邊的小朋友太威了!!!
據了解這樣的教育計畫在推動過程遇到很多阻礙,整個班級除了要到處流浪,還有飽受歧視,許多其他不了解的班級小朋友會毫不留情的罵"智障、笨蛋"(小朋友向來沒在怕的...苦笑),這聽起來格外的心酸,但融合班也不是乖乖被欺負,經常全班一起回嗆,這些外來的打擊反而讓小朋友激發出湘北籃球隊般的鬥志,所以這些阻礙也成為學習的一部份,很多家長總認為教育就是要是給予最好的物質及照顧,然而"克服困難"、"積極態度"、"尊重他人"、"珍惜"這些事情,要像學開車一樣,親自體驗才能學會。
其實我們的社會就像一個大型融合班,存在著許多異同,跨越種族、語言、文化等事物,有人城就可以好高、有人連最基本的生活都在學習,但這些都是生命的本質,老天創造諸多的不平等,目的就是要我們學習平等,慚愧的是在我們這個龐大的班級中,這部分一直都沒有學的很好。
小朋友可以在他似懂非懂的年紀,就學會怎麼排擠別人、欺負別人,但也可以在很小的年紀就學會很多大人永遠都學不會的東西。
相關連結:
吳教授融合教育網站 http://www.inclusion.tw/kms/